《九重紫 (更新至210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重紫 (更新至210章)-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一个可怕的人,自己在与他为敌之后还能全身而退吗?

    这个孩子的行踪,就是宋墨的软胁。

    宋墨之所对他们动了杀心,也是为了保证这个孩子的去向不被人泄露。

    她若是道破他们的身份,宋墨还有何顾忌可言?

    鱼死网破,以段公义等人的心态,他们又有几成胜算呢?

    何况在上一世,定国公府虽被抄家问斩,夺了爵位,可英国公府却一如往昔,圣眷不衰。

    除非她能悄无声息地杀死宋墨之后消灭所有的证据,否则,杀人偿命,她相信英国公认很愿意为宋墨报仇。

    她有这个能力吗?

    所谓的让素心报官,不过是一威慑宋墨的手段,而不是柄能攻击他的利刃。

    她知道,她相信他也是知道的。

    要不然,他也不会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可也正因为如此。宋墨又让窦昭心中多了几分说服他的把握——以他的理智,应该能判断出他们之间是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局面。

    而现在,她已经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他也开始重视她,到了他们坐下来好好谈谈的时候了。

    窦昭脑子飞快地转着,没等宋墨开口。已肃然地道:“梅公子,我有话想单独和您说!”

    宋墨微微有些惊讶。

    厅堂里只有八个人。

    都是彼此的最信任的,她还要单位和他谈,她觉得哪些人不合适继续待在这里呢?

    严朝卿?还是赵鸣?

    念头闪过,窦昭已抱着孩子站了起来。她一面朝西屋的书房走去,一面吩咐段公义:“段护卫,还请您和素兰守在门口。不管是谁,也不允许靠近书房一步。”

    她接下来要说的话,要做的事很重要,越少人知道越好。

    而且这件事很冒险,她表面看上去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实则心里七下八下的很是不案。

    陈曲水和严朝卿都是在封疆大吏身边做过幕僚的,特别是严朝聊,原是定国公的心腹,又有陪着宋墨一同护送那个孩子,得到蒋、宋两家人的信任,可见很不简单。

    她想的再好,毕竟只是纸上谈兵;宋墨再厉害,毕竟还少了些见识。如果能得到这两人的相助,成功的几率将更大。

    宋墨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吩咐赵鸣:“要留在这里帮段护卫守门。”

    他觉得这样和窦昭对峙下去,对他是很不利的。

    出门时母亲曾经反复地告诫他,江湖之中,藏龙卧虎,让他千万不要大意,凡事多和严先生商量。他却自认算无遗漏。没有把母亲的话放在心上,这才大意失荆州,不仅被这位大家闺秀的千金小姐困在真定县这座小小的田庄里,而且还让孩子和这些跟随他的壮士陷入了险境。

    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让施安去搬救兵了。

    按原来的计划,亥时他们将一起动手。

    如果对方没能查觉到田庄的异样而动起手来,这位窦四小姐为了保住性命,肯定会把官府拖进来。若是侥幸对方查觉到田庄的异样而等候观望,万一雨停了,那些村民出来走家串户了,他们的行踪就更难掩饰了。

    难道他还真的下令屠村不成?

    那和那些倭寇又有什么区别?

    何况这位窦家四小姐明明知道他是谁,却一直称她为梅公子,分明留有一丝余地,不想和他们翻脸。

    他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和窦家四小姐谈一谈,说不定能找到解铃之法。

    陈思水和严朝卿一前一后地进了书房。

    四人各据一方,面对面地坐下。

    素兰上了茶水,悄声退下,关上了书房的门。

    窦昭开门见山地道:“定国公我一向很景仰,我父亲和两位伯父都在京都为官,却不曾听到定国公出事的消息,现在定国公怎样了?”语气真诚又坦率。

    宋墨再次对窦昭刮目相看。

    孩子的去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定国公府的未来——如果定国公府能逃过此劫,孩子自然会安然无恙;如果定国公府大祸临头,做为定国公府唯一的血脉,孩子的行踪自然也就关系到了孩子的生死。

    这位窦四小姐的确不简单,开口就抓住了事情重点。

    可她值得信赖吗?

    宋墨不禁望着窦昭的眼睛。

    他这才发现,窦昭的眼睛很漂亮。

    黑白分明,清澈明亮,仿佛夜空中最璀璨的星子,任那云雾阴霾,谁也无法遮挡住它的光芒,让人看着顿时勇气倍增。

    他稍作停留,沉吟道:“有御史弹劾我大舅杀良冒功、养寇自重。我们得到消息,皇上勃然大怒,要治把我舅舅押回京都大理寺审讯。我们却找不到幕后推手,我母亲觉得事情有些不妙,正巧我五舅偷偷新收的一个外室有了身孕,快要临盆了,母亲就擅自作主把她藏了起来。三天前,宫中有旨下来,我的大舅、三舅、四舅都被问罪,五舅被锦衣卫审讯。母亲进宫,却什么事都打听不到。母亲怕事情会一路坏下去。命我将这个孩子交给五舅的一个好朋友收养。”

    难怪他们都没有听到任何的风声。

    窦昭道:“也就是说,圣旨刚刚下来,英国公还在福建,这只是未雨绸缪啰?”

    说得他母亲好像在杞人忧天似的。

    宋墨不由道:“皇上这个人。对你说话越客气,心里越是气愤;对你说话越是随意,心里越是不在意。”

    严朝卿怕窦昭听不懂。委婉地解释道:“我们夫人和皇后娘娘、太后娘娘的关系一直都很好,这次夫人进宫向皇后娘娘求情,皇后娘娘却对此事一无所觉,还特意去问了皇上。皇上却说,定国公在福建时间长了,又位高权重,难免会有人眼红。福建海风蚀人。这次把定国公叫回来,定国公正好休养生息几年……”

    在所有的公卿贵勋之家中,英国公府有点特别。

    他的祖上宋武和太祖皇帝是结拜兄弟,后来又跟着太祖皇帝起兵,战死在了沙场。宋武的遗腹子宋功被太祖皇帝收为了养子。还被赐了国姓。建国后,太祖皇帝论功行赏,封宋功为英国公,想到宋武只有这一个儿子,这恢复原姓。

    因而英国公府和皇家的关系特别的密切。

    太宗皇帝想要废太子的时候,是英国公劝得太宗皇帝。

    仁宗皇帝想废了皇后改立自己的宠妃王氏的时候,是托了英国公说服的太后。

    武宗皇帝穷兵黩武折腾光了国库又折腾光了自己的小金库,也是英国公背的骂名,在淮安都转运盐使司运使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让武宗皇帝终于可以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寝。

    可以说,在辽王登基前,历任的英国公都是皇上的心腹、宠臣,甚至比那些皇亲国戚更受皇上的信任。如果英国公侯夫人进宫都打听不到任何事,那这件事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前世也证明。英国公夫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但窦昭想到前世宋墨说蒋家再无后嗣,不由道:“谭家靠得住吗?”

    宋墨和严朝卿惊骇地瞠着窦昭,宋墨更是失声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窦昭不由讪笑。

    早就决定不把自己陷得太深,结果还是把话说了出来。

    她实在是太为怀里的这个婴儿揪心了!

    “我毕竟是真定本地人,”窦昭只得硬着头皮道,“仔细想想,有这个实力收养这个孩子的,也只前谭家庄了。”

    宋墨赞道:“窦四小姐果真是冰雪聪明。”又道,“如果谭家都信不过,那就没有信得过的人了!”

    是吗?

    可窦昭怎么听着宋墨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对她若隐若现地寒意呢?

    她不由若笑,把话题重新转移到了定国公身上:“英国公怎么说?”

    宋墨和严朝卿话里话外全是英国公夫人蒋氏, 却没有提到英国公。

    她想到前世所发生的一切,留意起英国公的态度来。

    宋墨含蓄地道:“是家父让家母去打探的消息,现在情况不明,家父不好出面。”

    让妻子去试探皇家的口风,丈夫再见机行事。

    仅从现在看来,窦昭能理解,可从后续来看,英国公显然少了些什么。两世的怀疑在她心中激荡,却不是说话的好时机。

    她肃然整容,缓缓地道,加重了说话的质感:“我想托遗应该只是令堂计划的一部分,关键是怎样让定国公脱险,不知道令堂对此有什么打算?”

    陈曲水皱眉,有点担窦昭担心。

    她毕竟只是个没出过真定的小姑娘,涉及到庙堂高层的之争,一不小心就会血流成河,窦昭不应该涉及期间的。

    宋墨抿着嘴,却和严朝卿交换了一个眼神。

    严朝卿笑着窦昭:“不知道窦四小姐有何高招?”望着她的目光却显得有些闪烁。






第121章出谋
 
     窦昭微微一笑,眼角眉梢尽流露出来的自信让她顾盼生辉,光彩照人。
  
   “我看史书的时候,觉得皇上最怕大将拥兵自重了。”她淡淡地道,“定国公被弹劾杀良冒功、养寇自重,这罪名应该很重吧?”
  
   这个,读史书的人都知道吧?
  
   严朝卿笑道:“的确是有点麻烦。”语气敷衍。
  
   窦昭仿佛没有感觉到似的,缓缓地道:“寻常的人受了冤枉,都会向青天大老爷哭诉,讲事实、摆证据,或找了左邻右舍的来给自己做证。”
  
   严朝卿一愣,朝宋墨望去。
  
   就看见原本正用指头摩挲着茶盅盖子的宋墨突然停了下来,而窦昭清越的声音继续在耳边响起:“若是官吏明断,自然很快就能水落石出,若是官吏糊涂,只怕是吃了板子还要受委屈。何况皇上并不是那断官司的人!”
  
   两人不由侧耳聆听。
  
   “天子再圣明,也有自己的私心。”窦昭淡淡地道,“往往说你忠君爱民,你就是忠君爱民;说你包藏祸心,你就是包藏祸心。”
  
   这话说的……

     严朝卿不由用衣擦了擦额头。
  
   宋墨却悄然间坐直了身子,看着窦昭的目光骤然间闪过一道耀眼的光芒,目光都明亮起来。
  
   窦昭的注意力全放在严朝卿的身上,她对此一无所知,依旧不紧不慢地道:“韩信居功自傲,兵权尽失,已经没有了谋反的可能。吕后就杀了他。萧何一手掌控汉王的钱粮政务,却求田问舍,汉王就不疑有它。王翦领倾国之兵出征,屡屡派使者向秦王索要财物田产。秦王就哈哈大笑。可我却听说定国公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是国之栋梁。朝中股肱,不知道可有此事?”
  
   严朝卿望着窦昭,满脸的震惊。
  
   定国公被问罪,大家都觉得定国公很冤枉,夫人已联系定国公从前的一些部属准备为定国公喊冤。
  
   也有人提出来过和窦昭一样的建议,只是夫人觉得这样既有辱定国公的名誉,而且万一圣上真的相信那可怎么办?
  
   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其他的声音淹没。
  
   难道他们真的想错了。
  
   皇上在意的。根本不是御史弹劾了定国公些什么,定国公又做了些什么,而是定国公声誉日隆之后,会对皇上怎样,对朝廷怎样?
如果那些为定国公喊冤的奏折递了上去……
  
   想到这些。他像三九寒冬喝了碗凉水,浑身都透着寒意。
  
   宋墨却低头沉思起来。
  
   小时候,母亲常带他回娘家。他最早的记忆是自己站在蒋家的练武厅和表哥表弟们一起推石碾子玩。
  
   大舅被问罪,母亲心急如焚,不仅奔走在内宫深苑,而且还频频联系各勋贵之家。因他最为敬佩大舅,母亲怕他参与其中,让人误会这是父亲的意思,连累父亲被皇上问罪。让大舅连个遮风挡雨的人也没有了,这才决定让严朝卿陪着他护送五舅的孩子南下。
  
   他们以为他什么都不知道。
  
   实际上他心里很清楚。
  
   他原来准备把孩子交给了五舅指定的人就回京煽动朝野为几个舅父鸣冤的……
  
   宋墨望着被窦昭夺去的孩子,却有些犹豫起来。
  
   大舅年轻的时候,曾做过皇上的贴身侍卫。大舅是什么人,难道皇上还不知道?
  
   怎么会听信御史的弹劾就对大舅问罪呢?
  
   或者,他应该仔细琢磨琢磨这事?
  
   陈曲水望着窦昭含笑不语的面孔。满是错愕。
  
   在宋墨和严朝卿来之前,她曾为了这件事和他商量过,说解决僵局的唯一途径就是向宋墨递投名状。
  
   这一点他是认同的。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他们想向宋墨递投名状,那也得看宋墨接受不接受、需要不需要啊!
  
   所以他当时提出为互为人质:“……我代表小姐去京都,他们可以派个人跟在小姐身边,到时候冒充护卫就行了。反正这些护卫都是您请的,多一个少一个东窦也不知道。只要小姐能顺利回到窦家就安全了。”
  
   他们总不至于对窦家动手吧?
  
     就算是跟在小姐身边的那人想伤害小姐,那也要看小姐身边的护卫答应不答应。
  
   窦昭却道:“如果定国公府被满门抄斩了呢?”
  
   那个孩子就成了蒋家唯一的血脉。
  
   只怕她就是躲到天涯海角宋墨都会杀了她。
  
   他愣住,半晌才喃喃地道:“应该不会吧?”心里却明白,如果不是到了生死关头,英国公夫人又怎会将蒋五老爷的骨肉送给他人抚养,而且还派了自己的儿子亲自护送……
  
   可窦昭的这样假设也太惊人了!
  
   他不禁道:“就算如此,定国公府高手林立,谋臣如云,英国公进得宫廷,出得朝堂,他们都无能为力的事,我们又凭什么力挽狂澜呢?”
  
   窦昭笑笑没有做声。
  
   陈曲水却知道她已经打定了主意。
  
   想到窦昭做事偶会冒进,却不失缜密细致,他没有追问。
  
   没想到,她打的却是这样的主意!
  
   虽然这的建议简单,大家也都想的到,可关键却是应该怎么选择!
  
   能让定国公这样的镇定一方的封疆大吏问罪,已不是单独的有罪没罪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上上下下的关系,甚至连英国公府也找不到幕后的推手,可见其水之深,就是他这个在权谋中浸透了大半生的人都不敢启齿,她一个从未曾走出过真定县的小姑娘……
  
   想到这些,他就不安地挪了挪身子。
  
   但愿四小姐是对的。
  
   不然这阵腥风血雨的只怕连她自己都要卷进去,性命堪忧!
  
   沉默中。恐怕只有窦昭是最笃定的那一个。
  
   前世,每当人们提及定国公时,就会提起福建百姓在定国公死后为蒋家上的万言血书。
  
   既然这种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只能换一种方法了。
  
   也许会有所改变。
  
   而严朝卿觉得自己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得把这种可能尽快地告诉夫人。让夫人尽快地府中的幕僚好好地商量商量,拿个主意才行。
  
   他有种时不待人的恐慌,不由急急喊了声“公子”。
  
   只是严朝卿的话音还没有落。沉默不语的陈曲水突然站了起来,跟着高声跟着喊着“公子”,揖礼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