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主神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主神王爷-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河边远处,一个暴跳如雷的吼叫声响起,其音颤抖而怒:“混账东西,混账东西!苍天呀,为何要如此?”

    闻言,朱子龙带人急速从寺庙中冲出。就见眼前远处的堤坝之上,一股巨浪冲来,撕开了一道更加可怕的溃口。转眼间无数抗洪人员,消失在了洪水之中。

    开封西府县令高举着双手向苍天怒吼,而后纵身跳进了滚滚的波涛之中。

    “啊?快救人!”边上的杨志大叫,几欲冲出。却让朱子龙拦下!

    “他仍求仁得仁也,若不如此,光是失职之罪,就会祸连一家老小。现如今这般,只少是牺牲他一个,却保住了他的妻儿老小一家不受祸端。你救他上来,反而是害了他!”朱子龙一脸的杯伤。

    杨志等人一听朱子龙这么说,全都脸色默然,一股伤感却又无奈的情绪立时飘荡开来。远处,冲天而起的黄河水,早就将县令这个小小的祭品吞没,消失的无影无踪。

    “王爷这里不安全,我们还是快快回开封城内高地吧?”杨志请命道。

    “是呀,只能是撤了。不但我们要撤,百姓也要撤,有得必有失,舍得舍得,有舍了才有得。”朱子龙转过头来看向了开封城,开封祜国寺塔尖若隐若现之中。

    祜国寺塔方向,是开封附近最高的地势之一,塔位于开封市内东北隅,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因建在开宝寺内,故称开宝寺塔。

    想来,那里应该可以做为一个临时难民的安置地。只是,这么多的难民,真的全部安置的完吗?

    …

    朱子龙一行人刚刚回城不久,黄河溃堤了……龙王庙淹没在其中!

    城外许多的村落都直接淹没在了洪水之中,无数村民抱着一切可以飘浮的东西,死死的在水中挣扎。有的树枝承受不了几个人的重量时,那些人甚至于为了能活命,还会在水中打斗起来。

    在死亡面前,任何善良行为都成为了传说,为了能活命,水中不时飘浮出血花。一些幸存者们,变的开始穷凶极恶起来。

    而在一些飘浮的小树枝上,到处都蹲满了老鼠,水时还不时有蛇游过。不过这时候,蛇却没了心情去捉食那些老鼠,只为了节省体力,能够游到更安全的地方去。

    随着洪水的增大,渐渐的河面上出现在死尸和死猪越来越多。甚至于还出现了不少死牛的尸体,一些扶着浮木的百姓,和岸上的百姓,见了这些死牛,皆是脸上更加伤感。

    现代人在后世拿大熊猫当国宝,可是在古代大熊猫可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什么鹿茸熊掌虎鞭只要你有本事都可以拿来吃。

    但是有一种动物即使你把他从小养到大,你也不能随随便便杀了它吃肉。除非它是病死的,老死的,你才能吃它的肉。这种动物就是牛!

    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牛的崇高地位已经确定下来了,那时候就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规定。传到宋朝,亦是如此。

    只有在统治者用太牢祭祀天地祖宗时,才会杀无病的成年牛几头。

    汉代时,有这样的规定“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不经官方许可私自杀牛要砍头的。就算到了宋朝,不至于杀头牛就是死罪,但是充军千里或者坐几年牢,还是免不了的。

    牛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现在村落给淹,白白淹死了这么多的牛,那真是叫人心窝子都痛。

    不要以为那些都是旧社会的陋习,即便是跨入新中国,牛肉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到的。

    1955年国务院还专门发布了相关指示,“禁止任何机关和农民私自宰杀耕牛”。“情节严重者,还应给予必要的刑事惩罚”。一直到1979年2月份才放松了规定!

    …

    不同于前些天只有几个村子给淹了,今天的溃堤,直接让开封外面九成的村落都给淹了,受灾人数只少是数万,甚至于十万人以上。

    河面上艰苦奋斗才活下来的少数幸存者们,怀着敌视看着不是同村的那些人。

    在活命面前,什么情谊和善良,都不要再提。

    等到洪水分流,一部分泡在河面上的人等到了断河堤之处。一部分人上了河岸,也有一部分幸存者,看了眼河岸上那些衣衫褴褛,一对眼睛发绿光的人等,却是放弃了在这里上岸。

    大灾之年,灾难可怕,其它人更可怕。

    有些人会把幼童和妇孺强行捉走,或卖到妓院,或为奴,总之要多惨就有多惨,大多更是生死不明。

    一妇女不懂事,抱着儿子上了河岸,立刻让一群无赖包围住,吓的尖叫连连。她男人为了救她们,已经淹死在了河中。现在真是四处无助!

    “大胆,天子脚下,竞敢强抢妇人,给我拿下。”突然开封那边方向涌出一小队士兵,带头的络腮胡子的军汉,人还没到就狂喝了起来。

    ……

第224章 全面灾情!() 
围堵妇孺的那伙无赖们,轰然而散。

    这对母子是幸运的,但是在一些其它河岸上,有些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危急时刻,朝庭下令让十几万下等禁军和上等禁军士兵混编多股四处出城,维持治安。若是撞见尚可安抚的青壮流民可以就地纳军,或者给灾民们指明安置点位置。

    看此情景,大宋禁军的规模估计又要扩编了。

    北宋一朝一直有“冗兵”的说法,据时任三司使的蔡襄计算,英宗初,全国禁军、厢兵共118万余人,需支出养兵费用4800万贯铜钱。

    宋仁宗庆历五年,全军兵力1,259,000人,其中禁军826000人;几年后的皇佑初年,总兵力已经达到1,410,000人,这也是史书可见的北宋兵力的峰值。

    然并卵,万事不要只看数字,就跟后世的新中国不要看砖家的纸上报告一样,都是不可信的。

    其实有宋一朝,特别是后期。传承着防武将,防民变为思想的历代大宋皇帝。对于处置难民的主要方法,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是大量的选择这些难民中的还能用的人,扔进禁军里面当大头兵。

    当然,只是下等禁军士兵,所以也就有了八十万禁军之称。里面只少有一半是下等士兵,中看不中用那种。这种以国家财政为支撑的解决难民吃饭问题,简直和欧洲后世的高福利体制没啥区别。

    可以说,宋朝做为一千年前地球上最有钱的国家,就是这么的任性。

    当然,有利就有弊,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么养出来的禁军士兵,战斗力低的吓人,就算是外出查个勤,没有上等禁军士兵带队,下等士兵说不定早就跑路了。或者自己就变成土匪打劫别人了!

    所以后来,在面对金国军队的进攻下,禁军整体的战斗力,表现的让人无法直视,这也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主要是大宋自己作死产生的!

    …

    很快,受禁军接迎的一众难民们就此陆续进了开封城。

    其中有一壮汉,生的横眉竖眼的很是精壮,破烂的衣裳不时将他虎背上面的“尽忠报国”四个字显露了出来。带着一妇人抱着小孩子也进了开封!

    开封城中并未受淹,城中卖吃食的仍然很多,相对于涌进来的难民。城中百姓却仿佛看到了商机!壮汉听的妇人怀中的儿子哭闹,停下数了数不多的铜钱,买了些吃食过来。一家边走边吃!

    城中的吃食价格见涨,只少涨了一倍。

    不过想来也是正常,难民多,但是跑难来此的富人也多。另有不少有先见之明的中产阶段宋朝人士,在前几天停雨之时,就拖家带口的过来避难了。

    这些人家里的东西,自然带不来,但是财物却是可以带来的。

    只是,开封城中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人,库存的粮食一下子就告急了。还好长江没有出灾,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江南的粮食就能运送过来。

    否则,粮价可能就不止涨一倍,而是应该涨十倍了。

    不过饶是如此,如今大批难民涌入,导致需要吃饭的人口有增无减。朝庭还是倍感压力的!

    雪上加霜的是,即使在这种整个社会犹如火药桶的情况下,有一些背景深厚的奸猾粮商们,依然在试图囤积粮米,制造谣言,疯狂炒作……

    生怕涨一倍的粮价,还不满意一般。要不是张叔夜和无数像高衙内,朱子龙这样的帮派团体,早早的就有了心里准备。从黑与白两道方面开始下手!

    存粮的先期存了粮,施压的开始施压,再加上曹家百年的积蓄,在曹玉婷的劝说下,也准备拿出来抢济灾民,总算是压制住了粮价,没有继续上涨。

    …

    灾情如火,朝中也是心急火了。贪官污吏固然很多,杀之不尽。但是有良知的清官和清流,在大宋的数量更上一层楼。

    面对如此百年难得一见的黄龙起舞,纵使一向不着调的宋徽宗赵佶,也是一改常态。一本正经的坚持在一线,并且全天候的过问灾情之事。

    当他问起洪灾是否可防之时,群臣心中皆是无底,一向激进的赵相也是无言。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张叔夜等人也是叹息道:“陛下,此事甚难!”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恐属圣人之时的大天灾也!”

    6—9月是中国北方的雨季,黄河洪水泛滥一般是在这个时间段,这个季节的降水多为暴雨的形式,往往在几天之内就把一年以内一半以上的雨全部下完了,顷刻之间,“百川灌河”。

    但一般规模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大,有记载的只有十几次超大规模而已。

    最早的记录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因而有庄子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当然,黄河数十次改道,上古时期的俗例到了宋朝,也不见的就用的上了。

    听了张叔夜的回答,宋徽宗赵佶闻言忍不住的仰天哀叹:“难道真是天不佑我赵宋啊?若是有错,也皆是郑之错,何苦祸及我大宋百姓,何其不公也!”

    “官家仁慈,天必佑之!”

    “此仍天灾人祸,皇上还请保重龙体要紧!”

    古代若有天灾,因为皇帝自称天子,多半一部分责任都会怪罪到皇帝头上。不过,眼前宋徽宗赵佶很识趣,不用别人提醒就开始自我反省了,百官反倒不好怪罪于他了。

    况且,就总体而言,大宋官员的平均值节操,还是很高的。为国为民的正面官员还是占大多数,实用主义者也局多,估计这时候,就是要皇帝下罪已诏应该也没啥用。

    前朝之时,皇帝没少下罪已诏,可没有卵子用。尽管怪力乱神之说,大家都信。但是,显然天灾一直都有就是神罚的说法,求神拜佛的还不如靠自己有用。

    数天后,远方的信使又送来消息。

    除开封外,报纸上说的大雨季影响之广果然不是盖的。汴河、金水河、蔡河、五丈河,江汉运河,邗沟蒗荡、浚仪渠等多处河流全都暴涨。

    不光京师一地,大宋各路皆有河防告急的奏报。略微一算,大概只少会有百万人左右,已经陷入洪灾之中。

    ……

第225章 王府前的跪拜潮!() 
任何国家的朝堂之人都会有党争,因为一党独大极易产生贪腐和架空一把手的情况。

    紧急时刻,宋徽宗在童贯的提议下,重新起用蔡京为赵挺之的副相。赵挺之尽管心中不快,但在灾情面前,总算是恢复了些理智,没有再去想党争之事。

    人呀一但冷静下来,他才一个激林的发现,其实自己比不上蔡京。

    这些百官朝臣们,包括朱子龙全都看在眼中。不过就连张叔夜这会儿,也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因为蔡京若是不论品行,只谈治国能力,确实是一把好手。

    特殊时期,特殊启用似乎也说的过去。毕竟只是副相嘛!

    很快,重新受到重用的蔡京,就让人们见识了他的能力,犹其是在紧要关头,若是心术放正之后,所产生的能量和人脉网有多么的强大。

    短短几天功夫,开封的灾情就让他硬是在大乱之中,老练的找到突破口,很快的化整为0。说不上灾行于消,却也是有很明显的立杆见影的效果出来。

    就连朱子龙这个穿越者,也不得不在心里感叹一句,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想想后世现代人对他的评价,朱子龙不由的感叹万分。

    提起蔡京,世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臭名昭著的著名奸相。这一点自北宋末年太学生陈东上书将蔡京列为“六贼”之首就已经形成了基调。

    《宋史》将蔡京列入《奸臣传》后,对蔡京的评价一直是徽宗朝六贼之首,世人不齿的机会主义分子。

    其品行阴险狡诈;惑乱人主,结党营私;倡导“丰亨豫大”,致使民不聊生。是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一代巨奸。

    然而,流言和传说,有时候都是有水份的。

    以前朱子龙也认为他一无事处,可是现在自己亲临穿越,见识过他的真才实学后。朱子龙不得不客观的说一句,如果将品行先放在一边。(任何贪官污吏刚开始,也都是好官的,只是后来才会越变越坏的。)

    你会发现,他超越时人的政治经济见识和制度设计。不得不承认蔡京却是一个治国之才!

    在一个道德意义上的“坏蛋”背后,他精明强干的行政能力和目光超前的经济制度设计,都放射出掩藏不住的光彩。治世之才**佞权臣两重形象,在他身上怪异的重合起来。是那么的诡异!

    朱子龙不得不深思,中国历史上这样“有才能的坏蛋”层出不穷,是什么导致的?仅仅用道德能够解释么?答案自然是,不能!

    “这一定是体制出了问题!”站在城墙上,看着忙碌中的蔡京,朱子龙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索之中。

    若是有一天,假设我当上大宋皇帝,也要用这种人吗?

    若是我为太子,上位后要不要立刻除掉这种人呢?

    若是有一天,国家全是清官,真的好吗?

    贪官污吏为什么不能消灭?总是杀了又有,杀了又有?

    朱子龙的头脑之中,闪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以前刚穿越来之时,他没想这么多,只想多赚点钱和主神系统积分,好早点回现代21世纪新中国。

    然而,随着在大宋生活时间的增长,渐渐的他的心不再像以前那般了。多了许多新的烦恼,而且这种胡思乱想的念头,怎么控制都会自己跳出来。

    “或许,皇权专制的独裁统治结构,才是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蔡京这样的,以后把才能用在为害上的“奸臣”的罪魁祸首。”良久之后,朱子龙才脱口而出,轻轻自语。

    …

    随着流民的大量涌入开封城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不日,蔡京入宫请旨。希望京中所有官员和权贵,敢为天下表率,从他开始带头开放自家住宅的空置房屋,以供灾民安住。

    宋徽宗自然恩准,于是没过多久。

    开封城中百官,富户贵胄,公租房东,寺庙道观等等等等各处,不管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全都大开府门接纳百姓,以防患于未然。

    站在道德至高点之下的大宋皇帝圣旨,总算是有生之年,没有任何一个人胆敢抗旨不尊了,想起来也是一把心酸泪,唉。

    就这样,在各色人等纠结和复杂,以及幸庆和无奈的心情中。各界人等皆是乱中有续的与天灾抗争着!

    相比起其它人收留难民,极少是出于自愿。只是因为圣旨这一次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不得不听。朱子龙收留难民则是出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